发布时间:2018.05.07 阅读次数: 1809次
2014年以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根据霍邱县经济社会发展发展需要和霍邱县扶贫攻坚工作部署,结合贫困劳动者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产业扶贫、技能就业扶贫、智力扶贫为重点,全方位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着力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学校被认定为省级扶贫培训基地、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霍邱县万名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霍邱县技能脱贫培训基地;社会培训工作典型案例《依托雨露计划项目载体,搭建校乡合作平台—探索村级信息化培训模式》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实施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培养农村经济发展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职学校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社会培训工作经验在全省、全市交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以《扎根农村 倾情奉献》为标题报道学校社会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培训部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扶贫培训日常工作。定期召开扶贫工作例会,选派一名党员教师驻村帮扶。制定《皖西经济技术学校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将全体教职工扶贫工作与年度考评直接挂钩,一票否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类制定《皖西经济技术学校扶贫培训实施方案》,编印培训教材,免费为培训对象提供学习用具和午餐,做到精准施策。
建立培训师资队伍。学校根据扶贫工作需要,建立一支以本校专业教师为主、相关行业专家、技术人员为补充的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人数达到56人,涵盖农业、加工制造、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保证培训质量。
开展村(社区)干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16年,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与县委党校合作,免费开办全县村(社区)干部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984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培训,以提高村(社区)干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扶贫信息报送工作。
开展技能脱贫培训。2016年以来,学校结合地方主导产业,与县人社局合作,利用“就业技能脱贫”项目资金,免费在全县开展以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者为对象的技能脱贫培训,3000多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者参加培训。如在三流乡、王截流乡开展稻田养龙虾和养鸡技术培训,在冯瓴乡开展养猪技术培训,在花园镇开展养鹅技术培训,在新店镇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在沿淮乡镇开展优质水稻、小麦技术培训等。参训人员在学到技术的同时还可获得250元补贴,就业率达90%。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退耕还林培训。2014年以来,学校与县农委合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00多名,带动1000多名贫困劳动者增产增收。开展退耕还林培训,培训规模达2000多人,参训人员生产技能显著提升。
开展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2016年以来,学校与县残联合作,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村贫困残疾人1336人,人均增收2000元。
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2017年以来,学校与县电商办合作,免费开办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班,100名贫困学员顺利结业,46名学员成功开办农村淘宝店,人均增收5000元。
在帮扶村开展生产技能培训。2014年以来,学校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根据结对帮扶对象实际需要,采取集中培训和针对性个别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帮扶贫困户生产技能,在结对帮扶村新店镇北戎西村开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培训,培训结对帮扶对象58人;在结对帮扶村三流乡马南园村开展稻田龙虾养殖和养鸡技术培训,培训结对帮扶对象63人。参训贫困户增收能力显著增强,多数贫困户已顺利脱贫。
利用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开展扶贫。2014年以来,学校技术指导18家专业合作社,吸收贫困劳动者500多名入社,人均增收2000元;技术指导扶贫车间6个,培训200多名贫困劳动者掌握服装加工、草绳编织、工艺品制作等技术,顺利就业。
利用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教育移民” 项目和“雨露计划” 项目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016年以来,学校积极争取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教育移民” 项目和“雨露计划” 项目,共资助8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努力实现“成才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目标。(培训部:韩家友)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蓼东大道58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